任丘历史,盘扣

2022-06-27 113

任丘历史,盘扣

盘扣
盘扣,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布艺,手工盘绕缝制而成。古时,人们腰间系有玉环绶,布制的腰带一端系一枚玉环,压住裙角衣袢,以免风吹来时,扰了端庄,失了仪态,后来便有了盘扣,称作“盘花”或者“盘花扣”。清朝,推行剃发易服政策,长袍马褂成为统一服装,“盘花”或者“盘花扣”演变成盘扣,逐渐兴盛起来。任丘民间,盘扣技艺流传很广,早些年,工业生产的纽扣尚未普及的时候,人们衣服上的扣子绝大多数是盘扣,最简单、最常用的盘扣叫子母扣,俗称“蒜疙瘩”,成年妇女几乎人人会做。由于盘扣对针萧技术要求极高,所以,盘扣水平的高低,往往是衡量女人手巧与否的标准之一。时至今日,村里很多巧妇仍然热衷于盘扣技艺,只是少了些实用性,多了一份爱好与欣赏的意味。李淑珍老人,便是精于盘扣技艺的能工巧匠。2016 年,她的盘扣技艺申报任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获得成功。
李淑珍,任丘市鄚州四村人,她生在水乡,娘家住在李广二村,自幼跟随奶奶织席、打箔、缝荷包、做吊饰,表现出了超强的动手能力,具有高于同龄人的天赋,各种针线活儿一学就会。奶奶看她心灵手巧,是一个可教可塑的好苗子,就手把手地教导,把一手好针线悉数传授给她,盘扣是其中一项。
李淑珍的奶奶是当地有名的好针黹,种地、织席、操持家务之余,经常承接大户人家的针线活儿,那时候,大户人家娶媳妇聘闺女,针线活儿被视作门面,非常上讲究,普通人家的手艺看不上眼,李家奶奶的活计,他们放心。在奶奶的调教、影响下,李淑珍很快掌握了一手好技术,裁、剪、缝、绣都很在行,衣、帽、鞋、袜,无不精通,成为奶奶的好帮手。
结婚以后,李淑珍在鄚州镇开了一间成衣铺,因为技艺精湛,质量上乘,加上她为人和气,讲究信誉,生意非常兴隆。当时,任丘穿旗袍的妇女很多,李淑珍便深入钻研旗袍的制作工艺,按照当地人的观念、体型、生活习惯等特点进行改良,做出的成衣尺寸合体,美观大方,深受广大女性特别是青年时尚女性青睐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她将盘扣技术发挥到了极致,不仅做工细、花样多,而且可以根据客人的要求单独定制。她做的盘扣,除了连接衣襟的功能,更注重装饰趣味,表现服饰的意蕴和内涵,往往成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,可谓独树一帜,堪称当地一绝。
李淑珍做盘扣,使用的工具是普通的剪刀、针和彩线,盘扣用的布料一般是布头、下脚料,将这些各种颜色不规则布料剪成带状斜条,然后把布条卷成多层
圆柱,裹边,一针一针缝制,针脚细小而均匀,细密成排,搭成雁形,做成直径约2-3厘米的圆柱形布条,通过盘、卷、绕、扭、扣、搭等手法,将布条做出造型,再用针线缝合固定,以紧凑、硬挺、不露针脚为上品,因此,千针万线不能有丝毫粗糙之处,否则就会影响整个盘扣的美观。她做的盘扣花式种类丰富,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、梅花扣、金鱼扣、蝴蝶扣、琵琶扣、葫芦(福禄)扣等,有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、寿字扣、囍字扣等,也有几何图形的,如一字扣、波形扣、三角形扣等。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李淑珍几十年如一日,对盘扣技艺情有独钟,孜孜以求,即使到了晚年,不能再穿针引线、缝纫刺绣,她仍然放不下所钟爱的盘扣技艺,一有机会便向晚辈传授技术。多年以来,跟她学过盘扣技艺的后辈不下几十位,获得真传的是王桂梅。
王桂梅,是李淑珍的女儿,受母亲耳濡目染,非常喜欢盘扣技艺,很小的时候就帮母亲打布条,打蒜疙瘩。为了传承母亲的手艺,她在裁剪、缝纫方面下过苦功夫,系统掌握了民间盘扣技巧,制做戏服、旗袍具有一定经验和造诣。如今,她也年过花甲,寻找合适人选,把盘扣技艺传承下去,成为她的最大心愿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QQ:1041041913

敬文网 视频教学 任丘历史,盘扣 https://www.4913w.com/19630.html

常见问题
  • 因播放器国内已经停止了更新,部分电脑可能会无法观看视频,大家可以下载谷歌浏览器或者猎豹浏览器访问。
查看详情
  • 本站收录良好,如果您想推广或者投稿的作者。本站是不收取费用的,只要申请账号官方审核即可。
查看详情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