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丘历史,西大坞河北梆子

2022-06-27 267

任丘历史,西大坞河北梆子

西大坞河北梆子
西大坞村始建于明朝,西临白洋淀,接千里堤,当时,这里船只来往频繁,逐渐形成船坞,故得名西大坞。交通便利,商业发达,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使西大坞成为传播文化艺术的一片沃土,西大坞河北梆子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2016北子入丘市非物质文化遗
产保护项目名录。
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梆子腔的一种,其唱腔高亢、激越、慷慨、悲忍,擅于表达人物思想感情,词句通俗易懂,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,因而在冀中地区广为流传。清康乾时期,河北梆子便开始在西大坞一带流行、传播,以“同胜奎”河北梆子科班最负盛名。
据《沧州戏剧春秋》记载,西大坞村的同胜奎河北梆子科班,创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是沧州市十几个县市历史最悠久的戏剧科班,比海兴县赵毛陶河北梆子科班(1831年创办)早52年。
1920年前后,西大坞村丁会川继任同胜奎科班的班主,他延师教戏,广收学徒,使同盛奎河北梆子科班步入鼎盛时期。当时,在“同盛奎”执教的有赵殿元、李臣、丁宝山、“王瞎子”等十多位德高望重的河北梆子知名人士,由于管理严格、教学规范,同盛奎科班口碑极佳,方圆百里,享有盛誉。丁会川办科班十几年时间,收徒不下二百人,为本县和周边各县培养了一批很有造诣的演员,如西大坞村的丁老记(艺名五月鲜)、出岸村的盛彩、高碑店的马保山(艺名“小高碑店”)等都是同盛奎科班的得意门徒,出科后在任丘周边各县及京、津、保等城市也享有较高声誉,他们技艺精湛、唱作俱佳,唱腔高亢优美,变化多端,冠绝一时,只要戏报一贴,上座率极高。
1937年,同盛奎科班演员赴东北三省演出,遭到土匪的明火抢劫,钱财细软、服装道具被洗劫一空,所幸班主、教师和演员死里逃生,相传几代、名震八方的同盛奎科班就这样销声匿迹了。之后,班主丁会川念念不忘重整旗鼓,再创辉煌,然而,连年战乱,始终未能如愿。
西大坞“同盛奎”河北梆子科班对任丘河北梆子的发展、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,同盛奎之后,任丘兴起的陈王庄河北梆子科班、三塚村的河北梆子科班、小北关河北梆子科班以及李各庄河北梆子科班等,其班主和教师大多出自同盛奎。这些科班秉承同盛奎的传统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,为河北梆子的传承、发展做出了贡献,其中,新中国成立后誉满北京城的河北梆子演员赵子明、孙振英,都曾师从赵殿元先生学艺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曾在同盛奎执教的赵殿元老先生,受河北省文化局邀请。到省戏剧研究室口述、整理了很多即将失传的河北梆子传统剧目。1953 年,北京相关部门派人专程来任丘,拜访赵殿元,延请赵老先生赴京,帮助排练《麻姑献寿》和《万寿灯》两出戏,当时,赵老先生已八旬开外,不便出行,便在家中将戏路不厌其烦地做了示范和讲解。
河北梆子的传统剧目,多取材于历史故事,现在,流行于西大坞及其周边村镇的剧目不下几十出,如《大登殿》《秦香莲》《蝴蝶杯》《南北和》《陈三两》《宝莲灯》《杜十娘》《喜荣归》《辕门斩子》《三娘教子》等。
现在,白洋淀边还流传着一句俗语:到了梁沟别伸手,到了西大坞别张口。意思是,梁沟村是武术之乡,大人孩子都能打;西大坞是戏剧之乡,老少妇孺皆能唱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QQ:1041041913

敬文网 视频教学 任丘历史,西大坞河北梆子 https://www.4913w.com/19565.html

常见问题
  • 因播放器国内已经停止了更新,部分电脑可能会无法观看视频,大家可以下载谷歌浏览器或者猎豹浏览器访问。
查看详情
  • 本站收录良好,如果您想推广或者投稿的作者。本站是不收取费用的,只要申请账号官方审核即可。
查看详情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