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丘历史,北漕口一村唢呐

2022-06-27 303

任丘历史,北漕口一村唢呐

北漕口一村唢呐
公元3世纪,唢呐从波斯、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;金元时期,传到中原地区;明代后期、唢呐已经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;到了近现代,唢呐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之一。任丘的唢呐演奏艺术源远流长,活跃在各村的冀中笙管音乐会大多有唢呐演奏,高跷、竹马、旱船、舞龙、舞狮等民间表演活动也离不开唢呐伴奏,其历史均可追溯到明末清初。2016 年,口一村唢列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
清末,北漕口一村唢呐曾红极一时,村里的唢呐班子英才辈出,高手如云,演出足迹遍及任丘及高阳、安新、雄县、文安、大城等周边各县,有“燕赵唢呐吹漕口”之说。
马深,是北漕口一村众多优秀艺人中的杰出代表,他不仅吹奏技艺精湛,而且精于单管、加大卡套、单吹唢呐嘴子等花式吹奏方法,在家乡一带享有盛誉。
有一年,马深演出之余赋闲在家,本村年仅5岁的孩童王凤山吸引了他的目光。凭借多年的经验,他一眼看出,此子天资聪颖,乐感极强,接受能力异于常人。他递给孩子一把唢呐,稍加点拨,王凤山居然吹得有板有眼,马深大喜过望,当即拍板,收为弟子。
此后,马深对王凤山倾注了全部心血,稍有空闲,便把王凤山叫到身边。手把手地讲解、教授,不出三年,王凤山已经能够登台,马深时常带他一起演出,悉心指导,言传身教。王凤山十几岁的时候,不仅掌握了唢呐吹奏的全部技巧,透技月异,快成为行业翘楚,一时间,同辈乐手无出其右,师徒经常联袂登台。一时传为佳话。在师父的帮助下,王凤山大胆创新和改进。开发了三支唢呐同时吹奏、大小十多个卡套吹奏、唢呐分离吹奏等十多个花式,师徒二人在当地名声大噪,几乎家喻户晓,被誉为“民间唢呐王”。
1937王山参八路军进入宣传队当唢呐手,开始接受正规、系统的唢呐吹奏训练。当时,宣传队有很多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的民乐演奏家,其中也有唢呐吹奏造诣很深的专业高手,王凤山虚心学习、讨教,犹如一块干枯的海绵,吸取无尽的艺术之水,吹奏技巧突飞猛进,他把民间的演奏方法与学院派的吹奏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吹奏水平渐入佳境。那几年,他腰里总是别着一支唢呐,走到哪吹到哪,同时,在战斗间隙、工作之余,他以火热的战斗生活为背景,创作了一批抗日题材的歌曲、唢呐曲,得到了战友和群众的肯定和欢迎,“唢呐王”的名头叫得更响了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王凤山到山西歌舞剧院就职,担任民乐演奏和艺术指导。山西有着丰厚的民间艺术土壤,王凤山经常到民间走访,吸收民间传统音乐的养分,并潜心钻研,汲取西方音乐的演奏精华,对唢呐演奏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。
王凤山曾经说过:“跟着别人屁股跑,永远成不了艺术家,唯有创出自己的个性才是唯一出路。”他按照自己的独特吹奏方式,演绎了很多唢呐独奏曲,如《喜洋洋》《百鸟朝凤》《抬花轿》《怀乡曲》等,同时,他还创作演奏了很多地方戏曲,如山西梆子、二人台、河北梆子等多个戏种,演出效果别具一格,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。
王凤山的绝活儿是用唢呐和咔戏模仿真人唱腔,他模仿的评戏惟妙惟肖。有一次下乡演出,王凤山用唢呐模仿新凤霞《刘巧儿》唱段,台下观众伸长脖子,仿佛就是在听新凤霞演唱,有几名观众情不自禁地跑上舞台,眼珠子盯着王凤山发呆,一位陶醉其中的妇女突然大喊:“不是他吹的,是刘巧儿唱呢!”观众惊诧之余,掌声雷动。还有一次,也是下乡演出,王凤山在演奏完一曲独奏后,几名抗战老兵要听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王凤山特意套上了一个大长简。吹出的声音深厚有力,不但保持了原声特点,而且更宽厚、更高亢、更富于张力,老人们听得泪如雨下,紧紧抓着王凤山的手,感动不已。
那时候,山西歌舞剧院在全国小有名气,王凤山的唢呐已经叫响三晋大地,只要王凤山的唢呐一响,人们便脱口而出:“听,王凤山又吹唢呐了,真叫人过瘾!当时,郭兰英在歌舞剧院做独唱演员,每次演出伴奏时,王凤山都受到郭兰英的由衷称赞。
1960年,王凤山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,回到北漕口一村。回村后,他贩过萝卜、出过河工、当过村支书、农场场长、做过县曲艺队的唢呐手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,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一生挚爱的唢呐,不仅用唢呐给乡亲们带来欢乐,还在村里普及唢呐吹奏技艺,把自己独特的吹奏技巧和多年的演奏经验传授给后辈,使北漕口唢呐后继有人。
受父亲的熏陶、影响,王凤山的四个儿子四个女儿都对唢呐情有独钟其中,小儿子王文尧成就最高。
王文尧,从小聪明好学,凭借从小练就的唢呐吹奏功底和出类拔萃的个人天赋,进入河北艺术学院学习,毕业后又考入部队文工团,曾任职河北武警总队文工团团长,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民乐队艺术指导。他的唢呐艺术炉火纯青,创作了《拥军情》等一大批唢呐独奏曲,曾经
用唢呐独奏为《刘老根》等影视作品配乐,被誉为全国三大唢呐手之一。
王文尧的儿子王子腾,11岁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,表演唢呐独奏,并多次与父亲王文尧同台演奏唢呐,成为业内公认的“唢
呐无敌”。
此外,王凤山的外孙王坤宁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民乐教授,外孙白庆峰在河北省艺术学院担任唢呐教师,孙女王艳琴在河北省歌舞剧院民乐队担任首席演奏员,外重孙董自免也继承了曾外祖父的喷呐民乐艺术,考入中央戏剧学院。
家族式传承,成虢了王凤山的唢呐艺术大家庭,王氏唢呐每一代人都对北漕口唢呐的传承起到了带动和助推作用,深化了村里崇尚唢呐艺术的优良传统。改革开放以后,北漕口一村的唢呐重新展现出活力,参与人数更多,演奏水平更高。如今,北漕口唢呐已辐射到高阳、文安、大城等地。很多乡村吹打班子的乐手都在北漕口学习过唢呐,他们活跃在民间的红白喜事、企业庆典、老人祝寿等活动中,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浓墨重彩的亮点。
北漕口一村唢呐的传承、发展过程,只是冀中民间音乐的一个缩影。任丘境内,很多村镇都生活着擅长唢呐演奏的民间艺人,他们执着于唢呐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,无怨无悔,不离不弃。2016 年,锁井村唢呐也同时列入任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QQ:1041041913

敬文网 视频教学 任丘历史,北漕口一村唢呐 https://www.4913w.com/19551.html

常见问题
  • 因播放器国内已经停止了更新,部分电脑可能会无法观看视频,大家可以下载谷歌浏览器或者猎豹浏览器访问。
查看详情
  • 本站收录良好,如果您想推广或者投稿的作者。本站是不收取费用的,只要申请账号官方审核即可。
查看详情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