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丘历史,东姜老调

2022-06-27 160

任丘历史,东姜老调

东姜老调
东姜老调萌芽于明末清初甚至更早,成熟于清中期,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向鼎盛,传承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。2012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
老调脱胎于元、明年间流行在燕赵一带的传统民歌俗曲河西调,早期行当以生、净为主,而生净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。为区别于河北梆子,取名老调梆子。
明末清初,东姜村建有戏曲同乐会,服务村里的宗教祭祀活动、各类庆典以及村民娱乐。当时,戏曲同乐会里有老调和丝弦两个戏班,多数时候,两个剧种同台演出。演员队伍由村中子弟组成,规模大,人数多,鼎盛时期达到60余人,一些优秀演员既精通丝弦,也能唱老调。
老调在东姜村一带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,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,村里有“做饭离不开锅灶,听戏离不开老调”的说法。其唱腔是音乐的主体,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,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。老调唱腔质朴激越,叙述性较强,雄浑宽厚、粗犷高亢,给人一种深沉凝重、威严雄壮、气势恢宏的感觉,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衷肠烈骨、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。
老调的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,基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、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,每个唱段由若干个“上下句”循环反复,连绵不绝,与此相对应,唱词的格式也是说唱体的上下句,与大鼓词相近似。男女分腔,老生、小生、武生、花脸、文武丑、老旦唱男腔,青衣、花旦唱女腔,男女腔有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规律,保持了两者在风格上的统一,只是调式不同,音区不同,形成了男女腔在曲调上的差别,女腔比男腔高。
老调音乐分文武场,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,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。唱腔板式有头板、二板、三板、回龙、拨子等 10 余种,曲牌多来自京剧、河北梆子、昆曲,常用的曲牌分5类:军乐类有《风入松》《江儿水》《开门歌》《水龙吟》;喜乐类有《洞房赞》《海清歌》《八板》《大满堂红》《小满堂红》《小寄生草》;哀乐类有《唢呐批》《梦景》《大寄生草》《哭皇天》;宴乐类有《大开门》《滴溜子》《摆宴曲》《三步歌》;其他类还有《备马令》《娃娃》《万年欢》《上天梯锣鼓经》等。
东姜老调行当齐全,文戏与武戏在舞台表演中都占重要地位,有老生、小生、武生、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、老旦、彩旦、花脸、丑等,其表演自然流畅、亲切朴实,一伸手一投足,包括念白,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。曾经演出的剧目有《反徐州》《反云南》《国公图》《下河东》《白鹿苑》《杨金花夺印》《荐诸葛》《火烧草桥》《朱洪武吊孝》《夜战》《潘杨讼》《忠烈千秋》《呼延庆打擂》《哑女告状》《丹凤求凰》《包公出世》《花烛恨》《逼上梁山》《郑小娇》《十五贯》等。民国初期,东姜老调进入鼎盛期,全村演员人数过百,村里的戏班演出范围遍及文安、大城、高阳、安新、雄县、河间、霸县(今霸州市,以下同)等地,一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。新中国成立后,保定地区成立专业老调剧团,东姜村老调演员高金宝、孙得山、孙甲等四人受邀调入,他们多次随团进京演出,获得极高评价,有“保定有宝,老调不老”之说。
20世纪60 年代,传统剧目停
演,东姜老调剧团排练了《红灯记》《沙家浜》《奇袭白虎团》《智取威虎山》《平原作战》《杜鹃山》6出现代戏,在附近村镇及任丘、文安、霸县、雄县等县城演出,名噪一时。80 年代,传统戏恢复演出,排练演出传统戏的同时,村里的戏班以村里的现实生活为基础,自编自演一些小戏,参加上级组织的演出,配合中心工作,其中《路遇》《节外生枝》等小戏影响较大,深受群众喜爱。1989 年,村里新建戏台一座,此后陆续购置了乐器、行头等器材设施,近年,又新建戏剧排练厅一座,为东姜老调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高进宝、王合军、王书恩、李增元等老一辈老调艺人,沿袭口口相传的授徒方式,积极培养新人,取得了一定成果,目前,村里经常参加活动的村民有30余人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有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QQ:1041041913

敬文网 视频教学 任丘历史,东姜老调 https://www.4913w.com/19405.html

常见问题
  • 因播放器国内已经停止了更新,部分电脑可能会无法观看视频,大家可以下载谷歌浏览器或者猎豹浏览器访问。
查看详情
  • 本站收录良好,如果您想推广或者投稿的作者。本站是不收取费用的,只要申请账号官方审核即可。
查看详情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